Moyan

 

钝刀杀人。

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》:千秋家国梦,世代赤子心

赤焰,是“炼狱火寒形俱碎,铮铮风骨亦昭昭”;长林,则是“千秋家国梦未断,世代赤子心依然。


书的封面上写:“黑云压城,角声满天。沙场血光刀剑,朝堂暗潮汹涌。凭谁知,狼烟之下,冰心一片。”

距离拿到书已经将近一年之久,并非有意拖延,只因生活中接连变故不断,不能好好静心读书,因此也不敢轻易动笔,怕轻慢了一个好故事。

如今凛冬又至,再次翻开搁置许久的书页,心中也生出了一番有别于去年的小小慨叹。

皎皎贞素

曹植在《蝉赋》里写:“皎皎贞素,侔夷节兮。帝臣是戴,尚其洁兮。”

这句诗首次出现在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》,是上部的第二十二章,萧平旌得知老管家认为长林王府应该属于长林王嫡子,即使发现了世子妃妆盒藏有使人不孕的东海朱胶也不曾禀告,导致萧平章多年未有子嗣,蒙浅雪也一直内疚痛苦。查明真相后,萧平旌心绪紊乱,在林奚的医馆大醉舞剑,口中吟唱此赋。

第二次出现,则是作者将“皎皎贞素”一句直接用作了上部第三十二章的标题,此章萧平旌虽洗脱了杀害北燕惠王的嫌疑,但作为事件的后续,长林王萧庭生与世子萧平章都需要远赴北境,应付变局。由此,萧平旌第一次真正意识到:“无论我多想当一个逍遥自在的江湖人,我终究不是。”

故事说到此处,原本扑朔迷离的事态开始逐渐露出了清晰的轮廓,而萧平旌也在风云诡谲、恶意与危机四伏的金陵城中,从原本洒脱飞扬的明亮公子,伤筋动骨,被迫着飞速成长。

从《琅琊榜》到《琅琊榜之风起长林》,故事的主角变了、时空变了,唯一没有变的,是赤焰的忠魂铁血,是长林的风骨承袭。

历尽沉浮数十载,无愧碧血凝丹心

如果说整个故事中与前作《琅琊榜》联系最为紧密的人物,无疑是梁帝萧歆与长林王萧庭生。萧歆是武靖帝萧景琰的嫡子,萧庭生则是赤焰少帅林殊的学生,二人自小一起长大,都教养在萧景琰身边,情分比亲兄弟只怕还亲厚上几分。

萧庭生临终前对萧平旌的遗言中道:“为父生在掖幽庭,吃过常人没有吃过的苦,见过世间最冷的面孔,但此生有三件事,可谓人所难得的至幸。其一,得遇名师教导,消去了心头自幼的怨愤;其二,蒙父皇恩养,历事两代明君,建功立业,从来未曾被猜忌过……”

萧庭生是祁王遗腹子,被萧景琰救出后,无法恢复皇家身份,但无论是梅长苏早年的指点,还是萧景琰后来将他养在身侧的良苦用心,都使得萧庭生放下了胸中的不甘,成长为了一代保土守疆的忠贞国士。

萧庭生的一辈子,是不幸又是大幸:有着正统皇族血脉,如若没有当年的祁王旧案,说不定高坐于皇位之上的,就是萧庭生。他不必吃常人没有吃过的苦、不必见世间最冷的面孔、不必忍受荀白水甚至更多朝臣的不安揣度……可他又是“至幸”的,虽然少年时命途坎坷,然而得遇梅长苏亲自教导,又有萧景琰看护着长大,后又与萧歆一世亲如兄弟,携手延续了武靖帝开创的大梁盛世。

即算萧歆已经病入膏肓、强弩之末,也要拼着最后一口气,将近支宗师与二品以上朝臣招至榻前,当众托孤,让长林王在他故去后辅政——甚至早早与宁王叔商议好当日的情形。

此等用心良苦,不过是为了用这样公开的遗旨,保萧庭生、保长林王府一份安稳。

萧庭生的一辈子,少时多舛、中年丧妻、老年失子,又被朝臣多番猜忌,然而少时他有苏先生与靖王共同教导,成年后家庭美满和睦,又统领长林、护卫北境、建功立业,两个儿子都风姿华章……在萧庭生的心中,或许遗憾不是没有,但更多的,应是磊落坦荡与欣慰坦然罢。

最后的最后,“衣冠葬王陵,遗骨归梅岭”,萧氏庭生回家了,陪伴在苏先生与武靖帝身侧。

也许,他又回复年少的模样,与幼年的萧歆一起追逐打闹,先生和父皇远远地瞧着,皇祖母就在一旁笑吟吟地陪着,身边还烧着一壶药茶,茶香与药香缥缥缈缈,勾画成他最幸福的一段时光。

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

蒙浅雪说:“你未曾计较过我不够温雅贤淑,我也更喜欢和你并肩沙场,同历风霜。”

长林世子妃,实在是一个可爱又可敬的妙人儿。初见时以为她单纯直白得可爱,了解后却以为这样活得简单率真又遵从本心的人,不得不让人从心里敬佩。

说实话,萧平章为救弟弟,不惜以命换命的做法,站在妻子的角度来看,其实是常人都不能接受的。他成全了自己的忠义,却也让蒙浅雪在其后的人生里,仅存下一点相思与追忆。这对于妻子来说,是何等的残忍,椎心泣血不过如此。

蒙浅雪不是不伤心的,她甚至不是没有请求萧平章不要丢下她,求他多想想自己。

但最终,她还是妥协了。“不关对错,更不关是否自私。身为长兄长嫂,她和她的平章哥哥……只是做不到从此以后,坦然度日而已。”

所以她忍着心痛,忍着不舍,忍着对失去的恐惧,支持了自己的丈夫。换血以后,夫妇二人并肩赶赴沙场,她陪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守住了忠义,也陪着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时刻。

好在上苍垂怜,萧策的到来,是萧平章生命的延续,也是蒙浅雪未来长久岁月中得以寄托一切的礼物。

这个女子经历了丧夫之痛,又失去了父王,接二连三的打击没有让她意志消沉,也没有让她心生怨怼,熬过伤痛之后,要有多坚强?才能独自消化那些算计和炎凉,依旧是纯粹简单的模样。

万千风流曲将谢,根骨玲珑自华章

“咱们打小一起长大,以前我是你的平章哥哥,现在是你的夫君,这样的情分,还有谁能比得了呢?对我来说,咱们俩能成亲就已经很好了,至于其他的……若有,那是锦上添花,若没有,也不要太过在意。”这是蒙浅雪耿耿于怀成婚七年无子时,萧平章对她说的话。

长林世子,真实身份是一个罪臣之子,被萧庭生收养,由长林王妃亲自教导礼仪,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,都是十分优秀的世子:上马能战,下马能治。温雅端方,却也不失圆滑机敏,对上孝顺父亲,对下和睦兄弟,对妻子温柔宠溺,真真儿是哪里都挑不出错来。

萧平章也曾为自己的身世困扰过,我以为,在得知自己是罪臣路原之子后,萧平章是想过将世子之位“归还”给萧平旌的。只是当胸一箭之后,他放下了那些对于过往的执念,也明白了最需要珍惜的是什么。

这样七窍玲珑的心肝,让人无法不去喜欢。

然而用老王爷的话来说,“这个孩子从小就太过完美,而世间所有的完美背后,无一不是巨大的压力与艰辛的自我控制。”

我有时会想,萧平章刚到长林王府时已经有些年岁了,是可以记事的年纪,他会不会因为不安和压力,偷偷在被窝里掉眼泪,又或者稍稍长大后,第一眼见到蒙家妹妹,就怔怔地走不动……可惜那些过往的岁月已经没有办法考证,幸而从一家人相处来看,小平章即使顶着巨大的压力成长,也依旧是被爱与关怀包围着的。那样就很好。

凭栏而待冰心素,眉目自成诗三百

林奚,一个心中有情,却绝不会耽于情爱的通透女子。在琅琊山送别心爱的少年,她很难过、很不舍,但是她说:“平旌,不管将来我走到了哪里,你若愿意,都会来找我的,是不是?”

这位年轻的医女,从出场之初,就有别于书中的其他女子。她清冷,甚至可以说是有一些孤傲,但她又深情,宁愿舍弃自己也要救心爱的少年郎。

很多人觉得林奚拧巴,明明可以不告诉平旌是她替萧平章行的度血之术,明明可以告诉他自己也曾想过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心上人的命,明明可以陪着他在琅琊阁守孝,明明可以早早就讲明二人自小就有的缘分,明明可以在琅琊阁等着他勤王归来……

可是林奚没有,她从始至终都是独立的:“我理解你的立场和你的做法,也从未有过要改变你的念头。但是平旌,我同样也没有办法为了你彻底改变自己……你心里知道,我绝非能够固守深宅的女子,如果将来京城是你的归处,也许你我之间……”

她心中爱重萧平旌,却从未被情爱冲昏过头脑。她有自己为的之沉醉的事业,有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,有遍访名山大川辨认草植的毅力,也有包容而温软的缱绻柔情。

她懂萧平旌,也尊重自己的心。她从未迷茫过,知道自己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,也明白自己会面对怎样的取舍。

我喜欢这个从来都活得通透的姑娘,也庆幸她从未想过要为萧平旌改变,更感激在那个时代,萧平旌从未希望她改变。

我有故人抱剑去,斩尽春风未肯归

“虽然曾经心中寒凉,但家国于我,永远不可能放下。我只是不再试图背负一切,不再勉强自己应对不想应对的局面。其实父兄对我的期许也就是如此,是我自己……一直把它想得太过沉重。”

梁帝萧歆在世时,曾对平章说,先帝武靖爷与自己都更偏爱平旌,也希望他一辈子都在父兄的护佑下,一直那样飞扬跳脱。可惜世事无常,萧平旌还是被痛苦和失去催促着成长了。

都说萧平旌就像是林殊的翻版,我却不能认同。他们如此相似,却又截然不同。林殊少年时就想着追随祁王殿下建功立业、辅佐朝堂,可萧平旌从来都不喜爱庙堂纷争,只想着江湖逍遥、快意来去;林殊炼狱归来化身梅长苏,满腹谋策虽说是为了翻案,却也到底算不得光明磊落,而平旌无论是失去父兄,还是归隐琅琊,他都一直保持着一份正直坦荡。

梅长苏说自己只是一介“搅弄风云的阴诡谋士”,可国家有难,生死存亡之际,他选择做回了赤焰的少帅林殊;萧平旌爱江湖悠远,但陛下被囚,金陵危局之时,他说,“我毕竟是长林之子。”

同样曾是金陵城里最明亮的少年,同样历经重重磨难煎熬,同样不改赤子之心、不变家国大义。

故事的最终,萧平旌策马出城,在霓凰郡主与梅长苏相认的长亭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姑娘。“老阁主曾经问我,可知世间何处风起,何时风息?我今日方才明白,其实根本无需答他。”

是啊,红尘俗世风不止息,不论身处何时何处都有人心算计,但不论何时何处,也都会有情义千秋、心心相印。

千秋家国,风骨长存

都说“长林军起,林殊魂灭”,可我以为,只要大梁还在,大梁子民还在,赤焰的忠魂、长林的风骨就永远都不会断绝。这份信仰,并非依靠血脉传承,它是深植于每个军人心中的信仰——守土报国,百死不悔,赤胆忠心,风骨长存!


评论
热度(77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Moyan | Powered by LOFTER